陕西:帮青年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
2016-11-01 17:37 消息
25岁的陕西青年武铮用一年就完成了创业路上的“华丽转身”:“一年前还在一间小屋子里养虫子,一年后已经有了500亩养殖基地。”
去年,从国外留学(微博)归来的武铮参加了由团陕西省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主办的首届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其参赛项目是用独特的生物昆虫黑水虻吃掉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蛋白,这一“变废为宝”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引起大赛组委会和专家团队关注,并为他赢得了350万元的风险投资。
除此之外,这名大赛上年龄最小的选手还得到很多“意外收获”:资深创业导师对其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结识了一批和他一样的创业青年,有了自己的“创业生态圈”。如今,武铮的创业团队已入驻西安高新区瞪羚谷留学生创业园,成为韩国著名的JM环保株式会社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并获得了渭南、兰州等地的厨余处理项目。
在今年11月举办的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武铮也代表陕西参加了全国大赛的角逐,并杀入决赛,获得三等奖和10万元现金奖励。
用武铮的话来说,能有这么高效率、快节奏的发展,他原本想都不敢想,是团陕西省委搭建的创业大赛平台,“让我的创业项目真正 落地生根 ”。
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连续举办两届的创业大赛只是团陕西省委大力开展青年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如何破解青年创业“三难”问题——项目寻找难、资金满足难、政策落实难,团陕西省委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中。
“我们从青年的需求出发,从 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素质、提供创业机会 着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通过一系列服务措施,来打通青年创业路上的 最后一公里 ,让青年从 要创业 到 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团陕西省委书记李豫琦表示。
营造氛围引来创业“好苗子”
跟着团陕西省委的创业大赛宣讲团队,张伟民实实在在地“走了一回基层”。作为两届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他和数十位创业导师一起,深入陕西各市、县、乡推介大赛,引来不少创业“好苗子”。
首届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在汉中农村种水稻的创业青年刘金河,就是在镇里的宣讲活动上得知了大赛的消息。今年6月,“曲江杯”第二届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后,他也成为团陕西省委组织的青年创业分享团成员之一,赴基层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宣讲活动。从“参赛选手”到“评委”的身份转变,让刘金河感慨颇多。对他而言,创业大赛更深的意义,在于给了像他这样“没什么门路”的年轻人一个“平等实现梦想的机会和平台”。
“老评委”张伟民则对团组织“俯下身”发动创业青年参与的实际效果印象深刻:“既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热情,又通过团组织上下通畅的渠道优势营造了浓烈的创业氛围。”
据统计,通过宣传,短短数月,就有2000多人报名参加第二届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达1000多个,远超首届。大赛在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等10市,举行了17场海选。参加海选的,有在校大学生,有博士毕业生,也有返乡农民工……
团陕西省委副书记段小龙介绍说,陕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青年创业品牌赛事,除了这个“重头戏”,团陕西省委还搭建了一系列青年就业创业引导平台。
在政策服务方面,团陕西省委先后与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等单位签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战略合作协议9个,出台政策性文件12个。与此同时,团陕西省委还依托全省各级团组织建立的青年社会组织培育中心、青春驿站、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为青年就业创业以及企业发展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此外,常年组织“创业英雄进校园”、创业明星评选等活动,为青年就业创业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为青年“私人定制”创业培训
当为了发展村里第一个集体经济而“被逼”创业时,历史系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宋博犯了难。
他任职的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聚一村是个山脚下的村落,“一穷二白”的村况曾一度愁坏了这个年轻的村党支部副书记,平时连来村支教团队的基本开销,都得他自掏腰包“垫付”。
“我那会想了很多,觉得只有创业才能真正改变村里 一穷二白 的状态。”宋博回忆道。然而,学历史专业的他对如何创业几乎“一无所知”,后来他听说西安有个免费的创业培训学校,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这家由团西安市委指导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的专项机构——西安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出乎他意料的是,20天全方位的创业培训结束后,他不仅有了明确的创业方向——结合村里的特色,发展白皮松、大棚草莓的种植,创办了蓝田县润农专业合作社,还通过培训学校拿到了40万元的创业贷款。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员已从“求来”的3户村民发展到“主动加入”的24户,老百姓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如果说一开始我对这顿 免费创业午餐 充满怀疑的话,那现在就是对团组织的创业培训充满感激。”宋博说。
从2011年成立至今,西安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这所由陕西团组织为创业大学生“私人定制”的培训学校,已举办了62期创业培训,培训青年6507人,学员创办企业870家,176名学员取得创业贷款5825万元。
在陕西,不只创业大学生有专门的培训学校,还有针对返乡青年农民工开展的实用技能培训,以及针对农村青年开展的“领头雁”培训计划,已累计培训34.8万人,建成省、市、县级青年培训基地561个。
在团陕西省委副书记贾琳看来,加强对创业青年的培训是培养其创业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基础性工作。“就拿 领头雁 培训计划来说,我们按照 分层培训,梯队培养 的思路进行,计划每年联合培训1000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5000名农村创业青年,要努力使留下来的农村青年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搞创业的农村青年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走出一条以就业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增收的新路子。”
参加过“领头雁”培训的宝鸡石鼓镇庙沟村青年农民张会琴对此深有体会,他在鸡峰山搞了两年“农家乐”,生意随季节变换时好时坏,感觉自己的管理也是“乱糟糟的”,“听老师讲如何管理企业,总算有点眉目了,我打算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真正让餐饮服务上一个层次,借机壮大 农家乐 。”张会琴说。
让创业项目“接地气”进入市场
事实上,不论是参加培训还是参加大赛,不少创业青年一开始都是冲着贷款来的,但最终所获往往比钱多得多。
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养特种野猪的刘磊,创业起步路上的首笔资金支持,就来自团延安市委发起设立的“共青团·延安青年5+1创业基金”。那笔“几乎没什么担保”就贷来的5万元,让他的野猪养殖规模从最初的8头增至200多头,而且还得到了5位资深创业导师的全程跟踪指导。今年8月,他在延安市区开起了实体店,猪肉经常供不应求,而开实体店的主意就是“导师建议的”。
团延安市委书记黄华介绍说,“5+1”基金通过“弱担保”的方式进行发放,针对的就是大多数创业青年没有能力提供金融机构的硬性担保这一普遍难题,而获得本基金资金扶持的延安创业青年,还将在创业过程中获得来自不同领域的5位创业导师——团市委代表、优秀青年企业家、金融财经专家、法律顾问、行业技术顾问等全程共同的指导和跟踪帮助。
不只是在延安,这种团组织设基金为创业青年“找钱、找资源”的事儿在三秦大地俯拾即是。2010年,陕西省就成立了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首次募集资金400万元,重点帮助大学生和农民工缓解创业中的资金瓶颈问题;2013年年底,团陕西省委整合社会资源,联合一批企业界公益人士,共同发起成立陕西青创投资基金,用于解决创业青年的资金困难。
“在通过自筹资金扶持基层青年创业的同时,我们还大力引进风险投资等市场手段和社会资源,让青年的创业梦想照进现实。”李豫琦说。
据介绍,仅首届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就有6个投资机构,对13个青年创业项目达成投资意向,总投资达800多万元。今年举行的第二届陕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较首届规模更大、覆盖更广,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吸引了青年参与。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赛影响力的逐年扩大,还吸引了一批陕籍知名企业家和省内外金融投资企业组成的“投资观察团”参与,并将现场把脉,对青年创业项目进行研判和融资。对此,李豫琦表示:“团陕西省委紧紧抓住投资企业踊跃参与青年创业项目融资的契机,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青年创业项目的 融资、融合、融智 ,促使有发展前景的青年创业项目更好地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