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项就业改革 适应新常态
2016-11-04 09:47 创业服务部
-
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西安市将围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总要求,以推进就业转型增长为主线,坚持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稳定就业岗位和促进创业并重,将市场就业导向、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和劳动者就业创业意愿紧密结合,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推进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健全完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统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推动我市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2014年,对于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李超和他创办的记忆学教育培训公司来说,无疑是飞速发展的一年。2013年公司草创、急需资金,经西安市人社局推荐,他申请到了4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贷款。短短两年时间,公司员工从30人增加到1000人。目前,公司在西安本地已吸纳了360名高校毕业生,在书院门和小寨分别建有1800平方米的培训基地和教育基地。
李超无疑是幸运的,像李超一样幸运的人还有很多。去年,西安市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扩大政策享受范围,为初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补贴。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政策,争取省财政划拨1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额度。新建一批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创业孵化基地29家。全年实现创业带动就业8.44万人。
就业稳,其意义不只是在于就业本身,同时也是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就业工作已经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加强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新常态下的就业工作?记者日前专访了市人社局有关人士。
当前,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三大重点群体仍是我市就业工作的主要对象。围绕三大重点群体,通过整合现有就业资源、提升就业服务手段、创新就业服务平台、充实就业服务内容等,以点带面,以改革提升就业工作效率,提高供需匹配效率,从而推动全市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提升整体就业质量,为今后及很长一段时期我市就业创业工作打造良好工作平台。
打造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
从今年起,我市将按照大集中、大融合的发展思路,结合人社部规划要求,整合就业相关业务系统,统一管理服务平台,构建“纵向相通,横向相连”的就业一体化信息系统。一是数据融合。对现有的公共就业系统有关数据、统计等业务功能整合,对系统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基础信息进行整理、规范、整合,构建全市统一的单位和个人基本信息库,建立统一的大数据系统库,实现基础信息大集中,达到人社部 “同人、同城、同库”建设标准;二是业务协同。对网上就业和失业登记、创业补贴和贷款申报、创业项目推介、孵化基地入驻申请等公共就业相关业务进行优化整合,统一公共就业流程和数据流向,打破传统的“块状化”区域业务界线和“条状化”业务领域界线,打造全天候的网上就业服务窗口,通过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统一公共就业一体化平台应用,跨区域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有效衔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率、层级和满意度。通过基础数据业务整合统一,为下一步移动端就业APP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打造西安特色创业服务平台
根据我市情况,按照“政府引导”结合“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即政府提供资金、政策扶持,企业化非盈利运营),整合工商、税务等业务部门资源,将包括政策支持、专业创业服务中介、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培训机构等多种要素汇聚,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创业服务平台,重点对有创业想法的初创者进行引导,为包括科技型创新创业者、初创企业者提供创业扶持。通过政、产、学、研等各类资源整合,打造创业街区五大平台,即统筹社会资源创业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价值链增值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集成政府政务服务和市场化专业服务,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日前,我市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我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务实创新,深入推进。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在毕业学年开展创业培训实训,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推动高校建立从创业创新教育,创业培训实训,到创业实践孵化的“三创”新模式。
二是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优化流程,简化程序,简化反担保手续,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重点支持吸纳大学生较多的初创企业。鼓励设立重点支持创业大学生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涉农专业背景大学生面向农村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三是加强创业培训。以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为重点,改革现有大学生培训模式,改进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鼓励支持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提高培训针对性。
四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组织对大学生创业、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修订西安市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建设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并与我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形成一体化,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创业实践。
五是加强创业公共服务。对各方面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归集梳理,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解读并提供咨询;完善创业专家志愿团队建设;多种方式搭建青年创业者交流平台。拓宽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范围,将创业大学生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提供档案保管、人事代理、职称评定、社保代理等服务。
积极推进“掌上就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手机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微信等服务形式已经深入很多人的生活。移动互联网,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将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以及习惯等发生彻底改变。移动互联网进入全民时代,对促进就业的模式、途径、手段提出新要求,除传统的大厅窗口、电话、网站等服务方式,手机已经成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创新就业观念、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充分利用掌上终端兴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挖掘社会资源促进就业力量已是大势所趋。
市人社局初步设想,积极着手推进“掌上就业”,由政府负责组织开发并管理运营的西安公共就业服务APP,主要实现提供社会公众信息服务、个人业务经办服务和基层信息采集维护三大方面功能。
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开发并运营就业APP。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市场配置的思路,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全市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企业依据市场需求,细分劳动力市场,细化专业工种(如装修工人、货车司机、服务员等),开发专门的掌上移动APP,充分利用劳动者碎片化时间,实现点对点对接,实现随时随地获取用工信息,挖掘和促进以灵活就业、零散就业等形式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
此外,就业改革内容还包括简政放权,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创新与高校的对接联系平台,组建西安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加强就业创业载体建设,实施“3515”工程;强化统筹,全面做好城乡就业创业工作;注重实效,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效果等。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在我市建成50个初具规模、多层次、多类别的创业孵化基地;建成100个创业实训基地;建成500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同时,建立对应的管理、考核和评价办法。2015年底前,我市创业孵化基地达到30个,建成创业实训基地35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达到280个。
(来源: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